(资料图片)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曾斯
7月4日,来自全国知名机电安装行业的30余名专家齐聚武汉地铁19号线花山河站,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车站内,各类设备管道如“教科书”般布局整齐合理,标识铭牌规范鲜明,机房显得格外宽敞。来自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专家说,以前只能想一想的机电安装理念,随着一批新技术的大胆采用,让想象变成了现实。
袁永华 摄
机电系统众多、管线错综复杂,空间结构繁复多变。武汉地铁19号线机电安装线路负责人徐龙介绍,控制整个车站空调系统的冷站管道,以及应急用排烟、通风的螺旋风管,项目部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技术,把所需的材料作图、建模,将复杂的平面设计图纸制成三维动画,然后根据模型信息在工厂完成材料制作,现场吊装一步到位,缩短安装工期,也减少高空作业。
同时,应用BIM技术,使得管道实现精准安放,既提高工效,也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方便。采用机器人放样,把施工图纸输入到机器后,在施工现场根据红外原理放样,把每个区域要安装的设备、部件准确显示出来,施工人员按照机器定位进行安装。
“放样机器人指导安装后,3D激光扫描,确保风机、空调等设备设施安装误差在1毫米范围内。”徐龙说,原来的机房采用落地架安装风机,现在用吊装工艺安装,不仅增加了有效空间,也为建筑物增加更多使用面积。
据悉,武汉地铁每年组织创新成果评比,鼓励员工进行工艺创新,不断提高地铁建设质量。仅19号线,今年就有两人分别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