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8日,位于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以东四十里湾海域的山东海洋集团“耕海1号”二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连同2020年7月投运的一期,宛如一条“海洋之星”宝石项链镶嵌于海面之上。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以及观光、垂钓、住宿、餐饮等功能集于一体,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山东海洋集团聚力实施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充分应用海工装备和海洋渔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项目采用“5G+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渔业,创新采用清洁能源、自动投饵、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环境监测等设施设备,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有效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年可养殖斑石鲷、真鲷等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
为保障“耕海1号”电力供应,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将智能电网发展、综合能源发展融入到“耕海牧渔”战略发展中,为牧场平台提供“供电+能效”的服务模式,在提供岸电支撑的同时,积极发挥风光储等新能源系统优势,采用微风发电、多能互补等技术措施,建设“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光储充控”多功能互补智能化综合智慧能源,助力海洋牧场经济发展。
“耕海1号”开建伊始,便充分考虑了“零碳”能源新模式,平台配备光伏、风电以及储能的整套风光储系统,最大限度实现节能环保。该系统原为离网运行,平台用能以岸电为主,风光储系统仅作为值班电源使用,岸电与风光储系统通过人工手动切换,在切换过程中极易出现平台设施供电中断的情况,影响平台正常运转。在使用岸电供电时,风光储系统完全切除,造成风光储能源利用不充分。
针对这一情况,烟台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对平台配电情况、风光储系统及负载情况细致勘察,全面分析能效利用率、机组运行模式等数据,深入研究平台能源电力供需趋势和特征,提出了基于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用能特征和资源禀赋的海洋牧场“海洋微电网”用能方案,将风光储系统“离网运行”模式优化改造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平台设备优先使用风光系统所发电量,发电不足时由岸电补充,之间自动调节,多余发电量储存到储能系统中,并根据发、用电情况调整储能电池充、放电模式,实现“削峰填谷”。“耕海1号”现在不仅可参与电网需求响应,还能与电网进行友好交互。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烨莹 通讯员 马宇震 刘虎 马学利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