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讯(郑蕊、刘子瑞)近年来,景县聚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通过建强基层组织、整合集体资源、强化财务审计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突出“主心骨”,强化智力支持。一是建强村级领导班子。坚持把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政治标准和能力素质,拓宽选配渠道,严格选配标准,全县848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人兼”。其中,50岁以下548人,占64.62%;大专及以上学历340人,占40.1%;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449人,占52.9%;“四类人员”占100%。二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多层次、多渠道吸纳产业工人、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高知识群体等青年人才加入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去年全县共发展党员468人,其中35周岁以下243人,占比51.9%;大专以上136人,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用好驻村工作队伍。从县直单位中优先选拔有农村工作经验和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秀干部,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18支驻村工作队,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监督问效,把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重点考核内容,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动力源”,强化物质支撑。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县乡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村资源开发,加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管理,切实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对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发展为农服务等进行补助。他们先后争取省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村62个,示范区项目1个,覆盖80个村,争取资金4000多万元。二是盘活集体资源。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N”运行机制,总结推广12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充分利用本村的资产、资源、文化等要素,建立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他们通过盘活“四荒地”“房前屋后”等闲置资源,开展“四旁植树”,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推广特色养殖种植模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目前,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691个、占比81.5%。三是设立发展示范区。设立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果蔬生产基地,围绕果蔬种植产业,突出产业集群效应,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形成滚动发展的良好模式。去年以来,组织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村致富能手2000多人次参观。
清除“绊脚石”,强化财务审计。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立村级事务公开信息平台,全县各村实现了村务、财物、党务网上公开;定期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督查,化解风险隐患。二是清理“三不”合同。对不合理、不公平、不规范合同开展集中清理,重点整治合同约定内容不明确、合同订立程序不规范、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对“三不”合同要求重新签订或取消承包合同,全县先后清理不规范合同1000多份。同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监管力度,保障合同的科学规范、合法有效和严格履行,严防村级资产流失。三是催缴拖欠款项。逐村梳理村集体对外承包项目,通过查验历史账本、咨询法律顾问、上门沟通催缴拖欠款项等方式,把有效化解村级债务作为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干群关系、减少基层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集体经济